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大脚诰命(科举) > 第42章 露脸

第42章 露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沈梦珂端坐在炕上,脚放在地上,手放在大腿上,腰身挺直地说道:“咱们安县摊上了一个好的父母官,大多数百姓虽不能够敞开肚子吃,但也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能够安然过冬最重要的是保暖问题。”

李昊霖认同地点头,“娘子言之有理,但柴火难得。”

沈梦珂也认同,不只古代,就是现代,燃料都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古代百姓日常燃料主要是柴火,虽古代不像现代人口多,原生态环境也没有后世破坏那么严重,山上的树木非常茂密。

但离百姓比较近的山林都是有主的,地主们可不是大善人,可不会让百姓进山砍柴,百姓只能在农忙之余,在附近的野地里,或者走远一些去没主的林子砍伐。

但问题又来了,百姓没有保暖衣裳,又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人力背柴,辛苦就不说了,更令人望而却步的是好多山林都有猛兽,所以古代对于穷人来说,冬天格外难熬。

沈梦珂也就是来到这里,才知道冬天对于穷人来说,是一道坎儿。

“在冬天最冷的几天,可以召集家贫的人,几家集中到一个地方,柴火一家各出几斤,官府在象征性地补助一些,不提人多聚集在一起本就暖和,再加上柴火,肯定会更暖和。”

这是沈梦珂心里一个不成熟的办法,李昊霖蹙眉沉思后,开口:“虽有道理,但不提空房子不好找,就一条人多易生事啊。”

沈梦珂早有准备,道:“这就是另外一条,那就是想法子给百姓创收,集中他们干活,有了活儿干,就没心思生事了。”

李昊霖黑眸变深,问:“娘子有想法?”

沈梦珂便指了指桌上的山楂片,“做山楂片,做羊毛织衣,另外一些绣坊往外承包的绣活等等,不求多,每年给家贫无法过冬的百姓,提供一两个月的活计,还是可以的。”

“这些是你自己想的?”

李昊霖好奇地问。

沈梦珂不答反问:“你觉得谁会告诉我这些?”

李昊霖昊霖解释道:“娘子,我不是怀疑你,而是太惊讶了,没想到我的娘子竟然还是一个才女。”

“我可不是才女。”

沈梦珂赶紧否认,“做不来诗词文章。”

李昊霖却坚持,“会做诗词文章的女子固然算有才,但安排庶务也是才能,而这才能比诗词歌赋更加难得。”

沈梦珂嗔他一眼,“也就你觉得我好。”

“你本来就好。”

李昊霖眼睛直直地盯着沈梦珂道。

沈梦珂脸颊突然发烫,故作恼怒地瞪了某男一眼,“你竟也学会油嘴滑舌了。”

“实话实说而已。”

李昊霖真诚地道。

这是真心话,在他心里,小妻子什么都好,有才有德,堪称贤妻典范。

李昊霖越来越会撩人了,沈梦珂不想继续歪楼的话题,赶紧道:“你把文章润色,一会儿阿珏要来家里拿吃的,让他帮忙带回去交给阿爹,方便阿爹带给周师爷。”

这是正事,李昊霖爽快答应,“好。”

沈梦珂则起身去做绒花,她明天打算去县城,把山楂片拿给县令夫人,给如意高粱饴铺子上新品,顺便再把绒花送到珍宝阁。

她这次做的绒花都是小件的,以仿点翠,以及粉蓝色为主,造型也是简单,虽然价格不高,但除去成本,也能到手三两,够李昊霖半个多月的药费了。

“阿姐。”

院子里响起了沈梦珏的声音。

沈梦珂嘴角上扬,扬着声音道:“到屋里来。”

沈梦珏迈着小短腿来到了屋里,屋里暖如春,他从外面进来,冷身子遇到热气,小身板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激灵,吸了吸鼻子,道:“阿姐,你屋里真暖和。”

沈梦珂笑着问:“怎么家里冷?”

沈梦珏点了点头小脑袋,“阿娘舍不得柴火。”

不过比起这个,他更在乎吃,忙问:“阿姐,你说你做了山楂片。”

沈梦珂朝着李昊霖面前的炕桌抬了抬下巴,“那不是吗。”

沈梦珏眼睛一亮,赶紧走了过去,看到红色的碎片,撇嘴问:“阿姐,这不会是你跟姐夫吃剩下的嘴巴子吧?”

沈梦珂气笑了,“免费给你吃点心,你还挑剔上了,不吃拉倒,虽是切山楂片的边角料,但我和你姐夫不挑剔。”

沈梦珏赶紧道:“我不嫌弃。”

紧接着伸出小手,赶紧去抓,却被李昊霖打了手,问:“你洗手了吗?”

沈梦珏悻悻地转身跟沈梦珂要水洗手,这才吃到酸酸甜甜的山楂片,小家伙尝过味儿后,觉得不错,便贪心起来,伸出小手就把那些边角料全攥手里头,一股脑地全塞他小嘴巴里,小嘴巴裹挟山楂片,脸颊跟着一鼔一鼓的,像极了小仓鼠。

李昊霖看着有趣,便起了逗弄的心思,他握拳在嘴边,轻声咳嗽了两声清嗓子,问:“阿珏,听阿爹说,你学论语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怎么解?”

“咳咳。”

沈梦珏是真咳嗽,他被呛着了。

李昊霖赶紧给他拍背,沈梦珂也赶紧过来帮忙,她还不忘瞪李昊霖一眼,小家伙正吃东西呢,谈什么功课,把孩子吓呛了吧?

李昊霖心虚地摸了摸鼻子,他没想到不过一时恶作剧,竟然让小家伙吃呛了,等沈梦珏终于停下咳嗽,他赶紧递上一杯温热的水,给他漱口。

沈梦珏接过杯子,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地竟然喝下了肚,随后用袖子一抹嘴巴,挪动身子下炕,“阿姐,姐夫,我要回家了。”

他来阿姐家,一来为了吃好吃的,二就是逃避阿爹考功课,谁知姐夫也要考他,姐夫家也没法呆了,他要回家。

沈梦珂没拦他,天还没黑,又在村里,不怕他走丢,谁知不大会儿,小家伙去而复返,绷着小脸走到沈李昊霖身边,一本正经地道:“姐夫,阿爹让我把你的文章带回去,他明天上差时带去给周师爷斧正。”

李昊霖瞅了眼桌上宣纸上涂涂改改的文章,忙道:“劳烦阿珏等我一会儿,我誊写一遍。”

沈梦珏也看到了宣纸上涂涂改改的痕迹,点了点头,小大人一般地道:“好吧。”

很快扭身就去找沈梦珂了,“阿姐,我饿。”

沈梦珂笑着给他拿了她得闲做的果干,小家伙边咯吱咯吱地咀嚼着,当然还不忘夸赞,“阿姐,苹果干又脆又甜,比苹果还好吃。”

沈梦珂叹气,有些怀疑小家伙这吃货样子能考上举人进士做官吗?

又看向李昊霖认真誊写文章的样子,心说这才是一心考公人的样子呢。

“好了。”

李昊霖终于把文章誊写好,他拿起吹了吹,争取让墨迹干得快一些,等墨迹干了,才交给了沈梦珏,拱手道:“劳烦阿珏了。”

沈梦珏再次绷着小脸,道:“不必客气。”

李昊霖再次道:“也烦请阿珏代我向阿爹致谢。”

沈梦珏再次一本正经道:“我会的。”

因为天黑了,沈梦珂不放心小家伙一人,以找阿娘有事的借口再次回了娘家,不过她也真有事。

出了单过了,原先说的喝羊奶的事儿,也该提上日程了,搬家后一直忙碌,没顾得上这个,但就是不清楚去哪儿买羊奶,希望阿娘帮忙推荐。

李美容没忍住问:“你咋想喝那玩意儿,又腥又膻?”

“加了茶叶或者杏仁煮就好了。”

沈梦珂笑着道,“你女婿身体虚,羊奶温补,多喝没坏处你和阿爹阿珏,平常多喝一些,也能增加免疫力,少生病。”

羊奶不算贵,李美容也不再劝,反而道:“去隔壁村老王头家里买,他们家人厚道。”

然后她又看了看闺女纤细的身条,道:“我去买吧,正好把你阿爹阿珏的也买了。”

沈梦珂求之不得,忙笑着道:“谢谢阿娘,阿娘您真好。”

李美容的脸笑成了盛开的大菊花。

“好!”

沈启明突然一声赞叹之声,把母女俩的注意力全吸引了过去。

沈启明见状,赶紧又开始夸:“昊霖的文章虽典故不多,但很务实,遣词造句也非常严谨,而且观点非常新颖。”

沈梦珂忙问:“依阿爹之见,能够入周师爷的眼吗?”

沈启明抚须道:“当今穷苦出身,大齐朝立国不久,百废待兴,比起文章的词藻华丽或者堆砌典故,更加喜欢务实的文章,昊霖文章虽不算上等,但也勉强能够入眼。”

沈梦珂眼睛一亮,赶紧又道:“烦请阿爹多帮夫君在周师爷面前说好话,烦请他老人家多多指点指点夫君。”

沈启明没拒绝,道:“就是你不说,我也会帮昊霖美言的。”

沈梦珂忙高兴地福身,“多谢阿爹。”

等回家她把阿爹的话告诉李昊霖,李昊霖虽高兴,但内心也忐忑,七岁到二十岁,十三年的差距,岂是短短几年就能迎头赶上的?

沈启明说到做到,到了第二天当差时候,瞅准时机便拿了李昊霖的文章去请教周师爷,不过他没说是李昊霖做的。

沈梦珂不仅帮周县令获得了皇上赏赐,还和县令夫人合伙开铺子,和县令一家关系亲近,周师爷挺给沈启明面子的,拿了李昊霖文章看了看。

“虽务实,但观点不成熟,实施起来难度颇大。”

周师爷评价道,“文章结构虽严谨,但用词遣句上可以看出基础薄弱。”

沈启明忙道:“师爷慧眼如炬,这文章乃小婿所作,他七岁意外生病以后,再没去过学堂,平常全靠拖着病体自学。”

周师爷听过李昊霖的事,他点了点头,“如此倒也说的过去。”

他拿起笔,在文章上写下了评语,然后又夸:“令婿上进好学。”

沈启明叹气,“小婿是卑职从小看着长大的,幼时读书常被夫子赞有灵气,要不是那场意外,如今早已功名加身了。”

周师爷跟着叹惜了一句,“可惜了。”

沈启明没提李昊霖想跟着周师爷读书的事儿,火候没到,就是他平常都不敢提,只能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地接近他,再顺理成章地拜师。

而沈梦珂和李昊霖此刻也在县衙,他们一早坐牛车来到县城,先去了珍宝阁,用绒花换了三两银子,然后便到了县衙,拿了山楂片给温氏品尝。

温氏尝过之后,评价道:“酸酸甜甜,的确开胃。”

“可能作为高粱饴铺子的新品?”

沈梦珂又问。

温氏点头,“当然,合作还按照原来的分成。”

沈梦珂没意见,不过还是说了一句题外话,“如今北方商队从胡族贩了羊毛过来,咱们不如买上一批,找个地方,雇佣一些家贫的百姓,帮忙处理羊毛和织毛衣,百姓不仅能挣钱,还能在大冬天有个取暖的地方。”

温氏合掌,“大善!沈娘子慈悲心肠,令人敬佩。”

沈梦珂却没往自己身上揽功劳,推给了李昊霖,“是外子想出来的,他感念皇上和周大人大恩,一直想报答,得知圣上和周大人忧心百姓过冬难问题,便冥思苦想地想出了这个法子。”

温氏赞叹,“李公子仁心。”

沈梦珂笑着道:“他说他幼时的愿望就是读书科举做官,但却不知道做官后干什么,接触了周大人之后方知,做官是庇护一方百姓,他说他虽能力低微,但也想效仿周大人,为百姓做一些事。儿”

温氏笑得更真诚了,夸她家老爷比夸她更让她高兴。

回头她见到周大人的时候,就跟他说了此事,被人当作榜样,周大人也甚是高兴,还说:“李公子可惜了,听说读书很有天分,却被身体拖累,虽有望痊愈,就是不知有没有那份造化了。”

温氏深以为然,又问:“那组织贫民羊毛加工的事儿,还要继续吗?”

周县令点了点头,“可。”

于是安县又一批家贫过冬难的百姓,过冬问题得到了解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