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大脚诰命(科举) > 第57章 去京城?

第57章 去京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华安公主拿着沈梦珂的信,就要往外走,她要去找父皇,推广这个甜菜制糖法。

糖的利润之高,哪怕她在深宫,也是知道的,如果北地能够种植制糖的原材料,还能够制糖,北地将士的军饷起码不愁了。

不过等她走到寝殿门口,迈过门槛的脚又收了回来,火急火燎地找父皇,终究不大妥当,要找也得她用甜菜制出糖来再说。

想到此,她发热的脑袋冷静了下来,重新坐回美人榻,再次把沈梦珂的信看了看,开篇的彩虹屁略过,直接看甜菜种植和甜菜制糖。

如今正是春耕季节,现在种植甜菜,虽然有一点点晚,但也不算太晚,她的庄子里可以种,哪怕地都种上了,但能够腾出几亩来。

关于甜菜种植,她能够想到的也就这么多,其他的就交给底下擅长种地的人,而她需要关注的是甜菜制糖法。

她看了看沈梦珂的信,关于甜菜制糖法,沈梦珂写得非常详细,她只要安排人照着做就成。

不过这次再看信,她竟然发现沈梦珂在信的后面,写了请求,“公主殿下,恕我冒昧,我斗胆请求,如殿下要开办甜菜制糖厂,请优先招收大脚女工,女子存世不易,有份收入,她们也能够活得有底气一些。”

华安公主嘴角咧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这个沈氏,我没看错她。”

作为没裹脚的女子,她还是公主呢,还被世人苛责,可以想象平民女子没裹脚,日子肯定更加艰难。

沈氏有句话说得对,有了经济收入,生活才会有底气,作为公主,为女子谋福祉,她责无旁贷。

“来人!”

她扬声喊人。

曹嬷嬷恭敬地走了进来,问:“公主,有何吩咐?”

华安公主站起身,吩咐道:“今日本宫要去庄子里,给本宫准备方便活动的衣裳。”

曹嬷嬷恭敬地应下,“是!”

然后倒退着离开。

不大会儿,便捧着窄袖骑装过来,华安公主喜骑射,宫里常备骑装,找衣裳倒是省了不少时间。

换上骑马装,华安公主便去找皇后,她要出宫去庄子上,得给皇后报备。

皇后正在处理宫里的事物,听到闺女要去庄子上,忙问:“去庄子上做什么?”

华安公主也没隐瞒,把沈梦珂的信递给了皇后,“母后,如果甜菜制糖可行,北地将士的军饷就不愁了。”

皇后仔细地读了读沈梦珂的信上所说的甜菜制糖法,步骤很详细,几乎就是手把手地教制糖了,九成九能够制成糖。

特别是看到她的请求,要优先招收大脚女工,给她们一份生存保障后,不由感慨,“沈氏有大善。”

华安公主赞同地点了点头,“母后,如果甜菜制糖能成,儿臣想接沈氏来京,让父皇赏她一个出身。”

皇后柳眉一挑,问:“如何给?”

华安公主虽是临时起意,但也丝毫不慌,她道:“让父皇赏沈氏一个诰命,或者封一个女官,而她夫君则安排进景山书院或者国字监读书。”

皇后欣慰地看着自己闺女,“华安长大了。”

被亲母后夸奖,华安公主挺直了胸膛,保证道:“母后,儿臣一定会把甜菜制糖做好的。”

但她母后却甩给她一个大白眼,“沈娘子刚接了军粮供应的差事,这会儿摊子刚铺开,你让她来京,军粮供应怎么办?”

华安公主下巴一仰,道:“摊子刚铺开而已,到了京城后重头开始就成。”

皇后没好气地问:“你可想过沈氏愿意与否?”

华安公主哑巴了,她确实没有考虑沈梦珂的意愿,在她看来,让沈氏和其夫君来京城,那是恩赐,沈氏和其夫君的意愿根本不用考虑。

“华安。”

皇后脸色严肃起来,“无论何人,无论身份尊卑,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问题,不要轻易强迫别人做事。”

“知道了,母后。”

华安公主声音蔫巴起来,她此刻也终于明白母后为何受臣民的喜欢了,她的母后不以身份为傲,她平等地尊重人。

皇后见闺女受教,脸色缓和了些,道:“我的庄子还有些地,没有种,你如果想要种甜菜,可以去我的庄子。”

华安公主高兴了,乐淘淘地道:“谢谢母后,儿臣这就出发去庄子。”

等人离开后,皇后喊来自己身边的李嬷嬷,吩咐道:“你去跟庄子上的人说一声,那几亩没种的田地,随华安折腾。”

李嬷嬷恭敬地回道:“是。”

而华安公主的动作很快便传到了皇帝耳中,在得知沈梦珂送了甜菜制糖的法子给华安,他惋惜道:“沈氏这样的女子,合该进宫,辅佐太子,竟便宜了一个病秧子。”

胡综立在皇帝后边,演绎着沉默如金,而皇帝吐槽了一句后,便道:“让下面的人配合华安,争取早日把糖制出来,另外也让皇庄开辟出来几块地方,用来种甜菜。”

胡综恭敬地道:“是!”

沈梦珂不知她的信,让皇宫的两大领导均关注了起来,她此刻正和李昊霖一起去看自家的田地。

种子种上也有几天了,她得看看出苗情况,也不清楚是河泥肥沃,还是她家的种子好,或者地比较肥沃,所以出苗率高,几乎没有缺苗的情况。

有位老大爷路过,看着他们家的地,羡慕地夸奖道:“昊霖,你家的苗出得挺齐整。”

李昊霖扭头看了眼沈梦珂,笑着道:“是我娘子选的种子,我都是按照我娘子的想法种的地。”

“年轻就是好啊。”

老大爷感叹道。

想当初他跟老婆子刚成婚的时候,也是满心满眼地都是她,有什么好事也都想着她。

等老爷离开,李昊霖忐忑地看向沈梦珂,“娘子,我没想到老大爷不相信我。”

沈梦珂笑着摇了摇头,“没关系,我不差这点名声。”

她最近一段时间名声够好了,种田能够种好也就是锦上添花,不如让给李昊霖。

但李昊霖心里有愧,头一次失算了,当初只想着让沈梦珂的计划顺利进行,没想到最后解释时候,百姓愿意不愿意相信真相。

“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李昊霖保证道。

沈梦珂抬眼看着他的眼睛,道:“我相信你。”

李昊霖松了口气,再次感慨,他上辈子一定是功德无量,所以才会娶到娘子这么好的妻子。

他们从田里离开后,村里去田里看出苗情况的村民,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他们家的田地边。

“昊霖家的地出苗这么齐整,肯定是因为洒了河泥的缘故。”

“也不一定,他们家的地是混着种的,种两行高粱,再种两行大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不管是啥原因,昊霖家的地今年如果丰收了,明年我们家就照着他们家做。”

“对,我们家也是。”

如此,沈梦珂他们家的地从此便成了青山村的重点关注对象。

这些沈梦珂不操心,她每天忙得很,除了做绒花,间或指导上门请教蘑菇种植的百姓,其他时间经常往县里跑。

县里粉条作坊还在建,但粉条加工不能耽搁,首富张家房产多,他们家匀出来一个庄子出来当作作坊,先制作粉条,送往边疆。

当然无论男工和女工都一样上工,但却是分开的。

男工负责把收上来的高粱和山药等做成粉,然后再把粉送去女工那里,由女工做成粉条。

无论哪种工作都不轻松,但是普通男工一个月500文,女工一个月350文的工钱,虽不多,却能够让家里人多吃几顿饱饭,而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林大妞就是一名女工,她今年25岁,但因为频繁生子,再加上生活的操劳,她的脸上早已经布满了风霜,看着有四十岁。

她十五岁嫁人,十年间共生了三男两女五个孩子,活下来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但婆婆不满意,就因为她大嫂生了五个儿子,还都活了下来。

所以在家里脏活累活都交给她,她的孩子也不受待见,这次粉条作坊招女工,她婆婆直接给她报了名。

来了这里,她才吃上饱饭,而且听管事的说,虽然工钱是350文,但干得好,还有奖励,她心里暗喜,如果真有奖励,她就能藏起来,给孩子买吃的了,也能够接济娘家。

跟她一样心思的女工不少,她们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这让她们有了一份希望,让她们能够挺直腰杆子的希望。

温氏、张娘子和胡娘子都来视察工作,看到女工们对工作的珍惜,看到她们眼里的光,几人都深受触动。

“以后家里的产业里,能够招收女工的,就多招收一些女工。”

温氏提议道。

张娘子和胡娘子赞同,“是啊,女人无论贫富,在男人的天下活着都不容易,能帮把手,就帮把手。”

沈梦珂在一旁笑出了鱼尾纹,她就喜欢看女孩子帮女孩子的场景。

从粉条作坊出来,她准备搭牛大郎的牛车回家,但在平常等车的地方等了半个时辰都没有等到牛大郎。

她终于等不下去,打算去租车的时候,牛大郎赶着牛车姗姗来迟。

“牛叔,您今天挺忙啊。”

她笑着打趣道。

牛大郎哈哈一笑,“还是托你的福,现在咱们这里出产蘑菇,好多商人过来收购,需要往客栈运货,需要牛车,我多跑了几趟。”

沈梦珂好奇地问:“蘑菇生意这么好?”

“当然。”

牛大郎笑着回道,“不过就是比起先前一斤便宜了十文钱。”

这也不是不可避免的事,一来随着温度回升,野外蘑菇也开始生长,二来种植蘑菇的人多了,蘑菇的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但百姓们的种植热情依然不减,毕竟种蘑菇,手里头能够有活钱,而且还有一部分聪明的百姓,见粉条作坊大量收购山药,他们也开始动脑筋种山药了。

因为沈梦珂的折腾,安县百姓比起往年忙碌了不少,但他们忙碌又开心,因为忙起来,有银子进账。

新买的十亩地,她也准备种山药,已经联系好了山药苗子。

等第一批粉条做好,装车运往北地边疆的时候,华安公主的回信到了,她在信里问沈梦珂,可愿意去京城,一起制糖卖糖,而她还会安排李昊霖去景山书院或者国字监读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