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白林耀恩在明岚舒的眼里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又跟林耀恩及他的团队见面,详细聊了《美人记》的拍摄计划。
合约谈妥之后,柏原回京州去了。明岚舒则在港城多待了几天,参加巴塞尔艺博会。
每年春天的巴塞尔艺博会是港城,乃至全亚洲的头号艺术盛事,也是全球艺术市场的“晴雨表”。全球两百多间画廊参展,短短四天时间,吸引藏家们为心仪的艺术品一掷千金,创下令人咋舌的交易额。
许绍恒每年也会安排顾问帮他选购艺术品,只是今年他说有别的事不能过来。他让明岚舒跟顾问一起去,想要什么直接跟顾问讲。
这句话让明岚舒想起了他上回在拍卖会上竞拍项链的样子。她赶紧说:“不用了,我就是去凑个热闹。”
许绍恒笑出声:“热闹凑完了就早点回来。”
虽然展会为期四天,但VIP们只会出现在预展的两天里,而这群人才是那些画廊隆重招待的头部购买力。
这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和社交场。到处流动着普通话、粤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人们借助这个契机展示个人爱好、品位乃至阶层。在这里,有人看到钱,有人看到派对,有人看到社会,懂不懂艺术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也正是因为亲临现场,明岚舒才明白为什么很多艺术家的访谈中总是提到“断舍离”。
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就不再属于创作者自己。如果过于在意市场与评价,要么丧气,要么谄媚,长此以往,艺术生命终将被损耗。因此,与作品切割,是让自身保持可持续创作必须的举措。
顾问按照许绍恒列出的名单买了十一件艺术品。有村上隆、赵无极这类名人画作,也有Beeple这样颇具争议的NFT动态沉浸式雕塑作品。
看得出,许绍恒感兴趣的作品,风格跨度很大。
在VIP休息室里,顾问跟明岚舒聊天。他说富豪们收藏艺术品是一项爱好,艺术买卖更是一种资本配置的手段。
明岚舒问:“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品跟房产、股票没有差别。对吗?”
“可以这样说。不过更残酷的是,艺术价值与货币价值并不对等。有时候,被认为是劣质的作品有可能卖得很好。市场等级由货币投票决定,事实上,当艺术作品进入交易环节时,艺术本身就已经隐身了。”
明岚舒想了想:“的确是这样。”
顾问任务完成要赶回家,明岚舒同他告别,独自在展区四处转。
她在一副摄影作品前驻足良久,看得太投入,全然没有觉察到自己正被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