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通过李逸辰父母的考验后,林悦与李逸辰的感情愈发坚如磐石,两人满心欢喜地开启了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李逸辰满怀爱意与期待,兴致勃勃地和林悦商量,打算在自家府邸中为她精心打造一座专属医馆。这座医馆不仅是林悦施展医术的天地,更是她将现代医学知识与古代医术完美融合、治病救人的理想之所。
林悦听闻这个消息,内心激动不已,脑海中瞬间像打开了灵感的宝库,各种关于医馆的设计与规划如潮水般涌来。她构思着要把医馆布置得宽敞明亮、通风良好,依照现代医院的布局模式,细致划分出功能明确的诊断区、治疗区和药房。同时,她还计划引入一些简约实用的现代医疗器械理念,比如制作能清晰观察伤口的放大镜,以及能精准称量药材的天平,力求为病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当李逸辰满怀期待地将这些新颖的想法传达给李府的管家和一众下人时,却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管家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 “川” 字,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满脸焦急地说道:“公子,这可万万使不得啊!从古至今,哪有医馆是这般布置的,这简直是违背祖训、离经叛道。那些所谓的新器械,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实在是让人难以放心,怕是隐患重重啊。”
其他下人也纷纷随声附和,你一言我一语:“是啊,公子,咱们世世代代都遵循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可不能轻易尝试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万一出了岔子,后果不堪设想啊。”
面对众人的质疑与反对,李逸辰并未有丝毫动摇,他耐心且诚恳地解释道:“林姑娘的这些想法,皆是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这些全新的理念和方法,说不定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让医术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尽管他言辞恳切,但下人们依旧满脸困惑,眼神中满是怀疑,对这些新想法不为所动。
林悦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出面与下人们沟通交流。她将大家召集到一处,脸上挂着温和亲切的笑容,和声细语地说道:“各位,我完全理解大家对传统的坚守与尊重,毕竟传统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经验。但时代在不断变迁,医术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就好比从前,人们对某些草药的功效一无所知,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探索,渐渐发现了它们的奇妙作用,医术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提出的这些设想,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的,绝非一时冲动。”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更真切地理解这些新事物的优势,林悦亲自示范,利用一些简单常见的工具,精心制作出一个简易放大镜。她拿着放大镜,细致地给大家展示如何通过它更清晰、更准确地观察药材的纹理、色泽和细微特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随后,她又深入浅出地讲解天平在称量药材时,如何凭借其精准的特性,确保药材剂量的恰到好处,从而对疾病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番演示与讲解过后,有几个下人若有所思,眼中流露出一丝动摇的神色,似乎开始重新审视这些新事物。但仍有部分人态度强硬、立场坚定,其中一位年长的下人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姑娘,话虽如此,可这毕竟是关乎人命的大事,万一这些新东西出了差错,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这沉重的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此言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凝固,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逸辰挺身而出,他挺直脊梁,目光坚定而有力,斩钉截铁地说道:“若真的出现任何问题,所有责任由我一力承担!林姑娘一心只为钻研医术、治病救人,她的这些想法极具价值,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在李逸辰的坚定支持下,下人们虽然心中仍有顾虑,满脸不情愿,但也只能暂时妥协。
在医馆的筹备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采购制作放大镜的特殊材料时,遭遇了材料稀缺、价格高昂的困境,每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打造天平的工匠,由于对其复杂的原理理解困难,制作进度十分缓慢,常常陷入停滞状态。然而,林悦和李逸辰并未被这些困难吓倒,他们毫不退缩,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地寻找合适的材料,踏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拜访了无数的店铺和手工作坊。面对工匠的疑惑,他们亲自上手,一遍又一遍地给工匠讲解天平的原理,手把手地指导工匠制作,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医馆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渐从图纸上的构想变成了现实中的建筑,雏形初现。看着那渐渐成型的医馆,林悦和李逸辰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仿佛看到了未来无数患者在这里得到救治,重获健康。尽管筹备的道路上充满了矛盾与困难,但他们始终相互扶持、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每一个挑战。他们深知,这仅仅是未来漫长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前方必然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坚信,只要彼此携手同行,心紧紧相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跨越不过的难关。而这次与下人的磨合经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古老的时代推行新的理念与方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耐心与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