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十年又一月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中的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是整个南江市最早的学校,当时几位南江的乡绅共同出资创办了南郡学堂,开始招生。抗战期间,南江沦陷,全校师生几经辗转,流亡办学,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停止教学。改革开放后,南江政府下拨经费,重修学校,基本奠定了现在一中的布局。

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一中占据两百多亩的土地,不知惹了多少开发商眼红。曾宜宁上学那会儿就有小道消息,传言有房地产公司要在其他地方重新学校来换取这处黄金地段的开发权。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也没有什么下文。倒是学校这几年不停地修修补补,还靠着财政拨款和校友捐赠盖了新楼。

一中的布局秉承着江南水乡的风格,学校东面临河,沿着河岸修了一条长廊,盖了一座小巧精致的亭子,学校西面还有一方池塘,面积不大,塘中荷花野蛮生长,倒也有几分意蕴。

南北两座教学楼前分别矗立着孔子和爱因斯坦的雕像,颇有东西文化交融碰撞之意。不知是哪次考试,孔子的雕像前突然多一张纸条,上面用楷体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写着“保佑我这次考进年段前一百”,担心被风吹走,纸条上还压了半袋吃剩的面包。

据说纸条的主人在那一次考试中超常发挥,真的考进了年段前一百。

孔夫子显灵的传说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学校都知道。

孔子雕像前的纸条和贡品呈指数增长,摆放不下时,爱因斯坦也沾到了光。

上贡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门,豆浆、苹果、包子、面包、学校花坛里薅的雏菊、池塘里摘的莲蓬……

每次大考前,雕像前的贡品摆的满满当当,打扫卫生的阿姨只恨为什么不是纸箱。

在阿姨的强烈抗议下,出于珍惜粮食和校园美观的考虑,学校规定,不能在雕像前摆放任何物品。

既然不能摆贡品,那只能拜雕像。于是在无数个夜晚,总能看到有学生站在雕像前,双手合十,或沉默不语、或念念叨叨,诉说着内心的焦虑、压力、担忧、期盼……很多对父母和老师说不出的话,此刻有了宣泄的出口。

文科考试前拜孔子、理科考试前拜爱因斯坦,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也算是一中的一种文化传承。

班上两个艺术特长生在市里举行的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一等奖,在听到曾宜宁宣布这个好消息时,两个小姑娘欢呼雀跃,叽叽喳喳地吵着要给孔夫子还愿。

孔老夫子恐怕也想不到,自己在二十一世纪还要管艺术。

学校例会上书记大大表扬了高一五班。一中向来重视学生的成绩,高考的升学率在全市遥遥领先,体育成绩也不错,每年都有高水平运动员保送高校,信息竞赛更是强项,独独艺术上,多年来颗粒无收,这次破天荒地在艺术节上获奖,还是一等奖,校领导都十分意外。

这几日班上的学生不仅没惹事,还破天荒地带回来了两个有分量的奖项,并将代表南江市去省里参加比赛,这让曾宜宁有一种苦尽甘来、时来运转的错觉。

会后,党政办的史主任特意叫住她,向她道贺。

曾宜宁一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她与这位领导并不熟悉,属于知道名字但没有交集的那种。客套了两句后,话题渐渐转移到了曾宜宁的个人信息上,得知曾宜宁是南江本地人后,史主任开始询问曾宜宁的学历、属相、是否有兄弟姐妹、父母工作……

听到这些问题,曾宜宁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果然,东拉西扯闲聊一番后,他问曾宜宁有没有男朋友。

出于礼貌,曾宜宁回了一句“还没有”。

史主任立马掏出手机,加了曾宜宁的好友,说之后有机会帮她留意优秀的小伙子。

史主任办事效率之高令曾宜宁甘拜下风。她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就收到了史主任两条长达50秒的语音和一张图片,据史主任介绍,男生目前在一家国企工作,家中拆迁赔了三套房子。

曾宜宁点开他发来的照片,是一张随手拍的生活照,瞧着没什么眼缘。

她还在思考如何拒绝,史主任的下一条语音就发来了:“曾老师,我已经把你的联系方式推给他了,他一会儿就来加你,你通过一下,好好聊。”

……

曾宜宁的相亲列表中出现了第三位男嘉宾。

史主任介绍的相亲对象和他一样高效,简单的打完招呼后,就立马提出约曾宜宁今晚在一中对面的甜品店见面。

曾宜宁猝不及防,连忙回复今天还有晚自修,不方便。

谁知对方十分执着,称晚自修后见面也可以。

九点钟时,男生发来消息,已经到达甜品店。

曾宜宁只好赴约。

进门时店里只有他一个人,曾宜宁朝他走去,男生礼貌地起身跟她打招呼,两人差不多高。

男生问她喝什么,曾宜宁表示不用,她只想赶紧结束这场仓促的见面回家休息。

3号男嘉宾称他来买单,让曾宜宁想喝什么尽管点,不用有所顾忌。

他以为曾宜宁是客气,自作主张点了两杯拿铁,“这家店的咖啡很正宗,你尝尝。”

在曾宜宁一再表示时间已经晚了,这个点喝咖啡影响睡眠的情况下,3号男嘉宾依然非常执着的让她品尝咖啡,“现在年轻人哪有不熬夜的,喝一点没关系。”

在他的强烈安利和殷切注视下,曾宜宁硬着头皮浅尝了两口。

曾宜宁喝不了含茶多酚和咖啡因的饮品,一喝准失眠,奶茶她只喝不含茶底的果茶,咖啡她从来不碰,对了,她还酒精过敏,从小到大,她最爱白开水,省钱又健康。

3号男嘉宾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曾宜宁呵欠连天,他说的那些内容其实她也没听清楚多少。

两人一直待到甜品店准备打烊。

离开时,他提出开车送曾宜宁,得知曾宜宁就住在附近时,他表示女生一个人走夜路不安全,他不放心,要送曾宜宁到家。

曾宜宁非常坚定的拒绝,谢过他的招待后,一路小跑着回去。

她的身体对咖啡因依旧敏感,那两口咖啡让她睁眼到凌晨,身体非常疲惫,精神却异常亢奋,到了后半夜,总算有了点睡意,也是迷迷糊糊,半梦半清醒。

第二天起床时,曾宜宁只感觉后脑勺发紧,恶心想吐,四肢酸软,提不起一点劲。

她顶着大大两个熊猫眼圈走进办公室,精神不济,呵欠连天。

同一办公室的徐老师端着咖啡壶过来,贴心的问道:“刚煮好的咖啡,要不要来一杯?”

徐老师是咖啡重度爱好者,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烧水煮咖啡。

曾宜宁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她现在一听到咖啡就害怕。

徐老师善意地提醒:“年轻人,要注意休息,不要太拼,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她很羡慕徐老师的状态,喝喝咖啡、听听音乐、养养花,生活不要太美好。

或许哪天等她不用当班主任、不用参加青蓝工程、不用写各种培训纪律,只需要老老实实完成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时,她也能过得这样滋润。

只是现下,怕是不可能了。

昨天晚上的相亲对象还在给她发消息,半个小时前说他起床了,现在发来早饭吃了什么,曾宜宁简直头大,索性设置了免打扰,专心干活。

她要重新调整座位。

换座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身高,还要考虑成绩、学生的性格,更夸张的,还要顾忌家长之间的关系。

曾宜宁初步拟定了座位表,她请班长赵洵提意见。

赵洵看到杭绪的名字时明显一愣。

曾宜宁解释道:"你是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安排杭绪当你的同桌,是希望他能向你学习,当然,如果他影响到你,那我马上把他调开。"

曾宜宁这也是无奈之举,杭绪这两天是安分了一些,但他和班上的那些男生整天凑在一起,说不准哪一天又打回原形,到时候她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赵洵对她的安排没提出什么异议。

倒是杭绪在得知自己要换座位时,有些不乐意。不过这次座位调整是全班性质的,不是针对他一人,且那日父亲大人的叮嘱还在耳边,他也只好乖乖挪位置。

待杭绪搬好东西后,赵洵递过来两张纸。

杭绪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接了过来。

打开一看,好家伙,竟然是同桌纪律守则!

第一条 双方应共同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课堂安静,认真听讲,不睡觉。

第二条双方应互相尊重,不干扰对方学习。

第三条双方应妥善保管个人物品,不随意放置在对方座位上。

第四条 ……

满满当当写了一整页,还弄了一式两份,怪正式的。

杭绪感叹,不愧是学霸!

赵洵说道:“你先看,有问题你可以提出来,我再修改。”

这份纪律守则是她花了一节自修课的时间写的,内容也是反复斟酌过,谅杭绪也挑不出什么错。

果然,杭绪点头表示没问题。

赵洵:“既然你没有意见,那就在两张纸上签个字,我已经签好了。”

怕他看不懂似的,赵洵特意指了指左下角。

杭绪面上表现得很无所谓,干脆利落地拿起笔来签字,只是落笔的瞬间他竟然有一丝紧张。

赵洵拿走其中一份,还提醒杭绪把他的那一份也收好。

杭绪隐隐有感觉,自己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