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在之后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中也能体现出来。
部落越来越多,属地相邻,彼此联系交流频繁,于是推举出最能干的首领担任部落联盟大统领,也就是帝。
帝一般会将自己部落先进的技术传授给其他部落,共同强大。
到母系氏族社会后期,人族形成三个主要部落大联盟。
分别为炎帝族,九黎族,和北游族。
炎帝是当时对姜姓神农氏联盟首领的尊称,并不特指某个人。
炎帝族处于黄河流域中央,源远流长,规模很大,开启农耕文明,并不断发展。
而九黎族是早期炎帝族分出去的一支,位于东部黄河中下游,发展迅速,农耕发达,技术先进。
北游族位于北方,特性近似游牧。
经过几百年发展,历代部落首领及成员共同创造出许多辉煌的文明成果。
炎帝族有制耒耜、尝百草、种五谷、立市廛、治麻为布、作五弦琴、削木为弓、制作陶器等。
九黎族有兴农耕、种水稻、冶铜铁、制五兵、创刑法、建礼乐、创百艺、改历法、明天道、理教化等。
北游族部分缺少记载。
神统历30460年
三大部落之间爆发战争,也是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的重要关键点。
起因是北游部落之间摩擦增多,当时部落里一个男性,部落首领的儿子,有熊奋,意识到自己身为男性的优势。
每次摩擦都能打败对方,那自己还抢那点地皮干什么,自己狩猎多危险?不如…直接抢对方的食物和女人!
‘劫掠’这一想法很快在他脑子里形成。
刚好他看上的一个姑娘拒绝了他,自己兄弟也多,这就把她抢过来。
也不怕对方反抗,反正打不过自己,大不了杀了。
于是有熊奋召集了同部落的兄弟,抄起武器开始攻打其他部落。
完全不顾礼仪规则,极度野蛮暴力的做法,让其他部落如何抵挡,纷纷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
有熊奋的母亲,也是北游族首领馥劝阻不得,欲惩戒他。有熊奋发狠之下挟持他姐姐,也就是北游公认下一任首领有熊霖,以霖的性命逼他母亲馥把首领之位传给他。
馥为女儿性命计,无奈将帝位给有熊奋。
有熊奋由此成为部落第一位男帝。
抢到喜欢的姑娘蕾,又成功得到首领之位,有熊奋自信心充沛,野心大涨,把目光投向了南边中原地区的炎帝部落。
经过一年的整顿,他集结了大半男性军队南下。
在阪泉地区与炎帝族打了三场仗。
当时的炎帝是姜榆,姜榆何曾见过如此野蛮不讲理的战斗。
有熊奋不光违反礼仪,阴险狡诈搞偷袭,更可恶的是,他出手暴力血腥,炎帝族伤亡惨重。
姜榆惊慌失措之下,连连战败。
为保族人免遭杀害,姜榆犹豫再三答应了有熊奋的联盟要求,把炎帝族的管理权拱手相让。
看似联盟,实则投降,不光炎帝族内部愤愤不安,东边的九黎族首领黎慧更是震怒,拍案而起。
九黎早前是炎帝部落的分支,见老家有难,不能坐视不理,她忧心如焚,恨姜榆不争。
岂能受暴力胁迫,把炎帝之位给一个男人,成何体统?
黎慧当即决定率部落讨伐有熊逆贼。
黎慧所在的九黎族很强大,由81个部落组成,不仅最早种植水稻,还最先发明冶铜技术,制作农具兵器。
而黎慧更是英明智绝,是法律的开创者,引领农耕革新,将九黎族治理得井井有条,安定繁荣。
与有熊奋交战过程中,还体现了她的军事才能。
在涿鹿之野,两方足足打了三年多,九次大战,七十二次小战。
有熊奋次次落败,无一例外。
黎慧神机妙算,加上武器先进、部下忠勇,把有熊奋打得灰头土脸。
至于炎帝部落那边,对有熊奋强盗作风式‘结盟’本就不满,怎么可能帮着他去打自己远旁亲戚?
有熊奋频频遇挫,脸面全失,恼羞成怒,想起自己怎么搞定自己部落的,于是心生毒计。
他派人偷偷抓来九黎族几十个小孩,对战时带到黎慧阵前,用孩子威胁她投降,必须独身一人进入有熊军队。
黎慧正思考解决之策,有熊奋立刻杀了一个小孩,把头砍下送给她。
眼前是无辜稚子的头颅,耳边是他们哇哇的哭喊声,黎慧心神大乱,情形不容她迟疑,草草交代后,便孤身进入敌营。
黎慧因此被俘。
有熊奋抓到黎慧,看着眼前处处胜过他,让他吃了那么多败仗的女人,咬牙切齿,怀恨在心。
为了泄愤,有熊奋残忍折磨死黎慧,剥皮剪发,挖胃碎肉,血腥程度令人发指。
马王堆出土的《十六经》记载:
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
翦其发而建之天,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
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人唼之。
黎慧死后,九黎族一部分听黎慧交代,退往其他地方,另一部分心痛首领惨死,拼死对抗有熊奋。
但有熊奋残暴无情,又有孩子为质,是以抵抗的九黎族落败,一些逃离,一些被俘。
被俘的九黎族人,有熊奋把他们贬为‘黎民’,区别于自己和炎帝部落的‘百姓’。
黎民的出现也是仆隶制度的开端。
到这,有熊奋终于靠着歹毒残暴获得胜利,统一各部落,并把各个部落的文明成果全算到自己一人头上。
然后成为这片大地的人文始祖--黄帝。
黄帝为掩盖自己,靠卑鄙手段获得帝位的事实,先丑化黎慧,给她改名蚩尤,把她塑造成凶狠暴虐、兽身铁额的怪物。
然后扭曲事实,把九黎一方刻画成侵略恶蛮的形象,把自己刻画成仁义护民的一方。
为给黎慧的死,以及涿鹿之战的胜利,找个正当合理的说法,黄帝编造了一大批神话故事。
一是:黎慧之前的胜利都是因为用了邪术,请风伯雨师助阵才赢的,可不是他能力不行。
二是:他是正义的一方,所以得到了玄女和女魃这些神仙的帮助,并且女神仙都帮他了,可不是他故意要篡夺女帝的位置,也不是他要杀黎慧的,实乃天命所驱。
同时为稳固自己地位,顺利接管炎帝部落,黄帝又编造了自己和炎帝的同胞兄妹关系,说他和炎帝同父同母,是少典有蟜氏的孩子。
总而言之,杜撰假史,掩盖真相,蒙骗后人。
自黄帝之后,人族正式从母系氏族转为父系社会,仆隶制度也初具雏形。
阪泉和涿鹿之战是人族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战争,因为它是由男性发起的,充满杀戮和血腥的争斗。
在此之前,母系社会生活安宁和乐,部落之间最多只是摩擦、切磋,从未出现伤亡。
《庄子》有云:
“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尧、舜作,立君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
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说明涿鹿之战处于母系社会末期,黄帝无德,掀起暴乱之风。
战争结束,黎慧死了,但她的故事未停止。
据说,黎慧血洒之处,皆化为红枫林,似在昭告世人她受到的残害和不公。
民间各地皆出现祭祀蚩尤的传统。
尊她为战神、兵主。
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刘邦,这两个帝国开创者,同样祭祀过蚩尤。
奇怪,她不是败了吗?为何还要祭祀她?
显然,嬴政和刘邦,非常肯定并崇拜蚩尤的军事和治理才能。
并且他们同为男性帝王,大概也知道黄帝是个什么德行,对他使的那些龌龊手段心中有数。
黄帝的抹黑,
只能蒙蔽那些无知遥远的后人,
蒙蔽不了手握权力、身处高位的睿智帝王,
也蒙蔽不了那些曾在九黎部落,领略过黎慧英才大略、卓绝治理能力的众多人民。
黄帝的污水,
骗得了自身,
骗不了聪明的头脑,
更骗不了每一个爱戴景仰黎慧的,民心。
有时候,世事不敢深想。
三年间
黎慧百战百胜,却因仁,因善,因遵守规则正义,因只想驱赶敌人,因没起杀心,反而给了对方可乘之机。
有熊奋每战每败,却靠着够狠,够毒,够不择手段,够残忍暴力,居然一举杀了对手。
君子失误一次,便性命难保。
小人得手一回,就大获全胜。
更可笑的是,唯有最终胜利者,才能被历史记载为‘君’。
有熊奋威迫姜榆、虐杀黎慧,成功称帝。
北游族收服炎帝族,俘虏九黎族,入主中原。
这是游牧民族,夺取农耕民族政权的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此后的四千年里,历史数次重演。
南北朝,辽·西夏·金,元,清。
每隔几百年,就会有游牧民族侵略并占领农耕民族的土地,建立新政权。
那为什么农耕文化没有断绝,反而持续保存下来了呢?
因为农耕重生产、重创造,游牧偏抢夺、偏毁灭。
游牧民族靠着暴力占领天下,然后都成自己的了,抢无可抢,劫无可劫,但那么多人怎么养活?
他不知道呀,他擅长毁灭,不懂创造。
所以游牧民族占领后,必须学习农耕文化,以及制度管理,必须学会生产和创造。
学得好,朝代能维持长一点,学得差或干脆不学,那王朝肯定很快崩溃。
暴力和毁灭,或许是统一的快速推力。
但发展和创造,绝对是长久的必要条件。
不融入农耕文化,把原住民列为低等人歧视剥削,可想而知,矛盾必然激化,造反起义随之而来。
大乱之时,有志向的人看准时机,扯起反X复X的旗帜,开始‘建功立业,征战天下’。
于是新的本土政权出现了。
秦汉、隋唐、两宋、明。
这些农耕政权与游牧政权交替出现,农耕政权时期也是文化的大发展时期。
农耕政权经过兴、盛、衰,到最后因土地兼并、阶级分化、贪腐弄权等种种内部问题虚弱时。
游牧民族的侵袭和攻占便又出现了。
就像割韭菜似的,见到菜园长势茂盛,进去一顿抢劫收割,菜糟践得差不多了,不想收拾打理,不会种植培育,拍拍屁股便走了。
之后时不时来骚扰一番,看菜长出来没,能不能再割点。
生长与破坏,创造与毁灭,循环往复。
在男权执掌社会秩序的几千年里,
民众要么处于战乱中,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要么被皇权压迫剥削,饥寒愁苦、命如草芥。
尊卑等级越来越分明,
从先秦时期君臣互相行礼,到清末臣子跪着听训。
科学文化发展受阻,一度陷入停滞,
人人学儒崇权,禁锢思想,排斥异端,发明创造被压制。
即使这样不堪,有些男性还洋洋自得,大言不惭地宣称,五千年的文明,可都是他们男人创造的呢。
男权对女性的压迫就更残忍无道了。
他们贬低女性的地位,限制女性的行动,迫害女性的身体,控制女性的思想。
将女性彻彻底底物化、仆化。
男权和皇权为稳固地位,为让女性从母系掌权的主位上下来,为让女性甘愿被仆役,他们捏造了一系列谎言。
他们篡改了三皇的性别,将这些在文明最初做出巨大贡献的部落女领袖们改成了男性。
燧人氏,钻木取火。
取火是为了烤熟食物,取暖避寒,而制作食物、收拾住处明显倾向于,留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