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同在异乡为异客,相逢何必曾相识。
“世界很大,也很小,真没想到来的会是你。”
虽然如今还是个小女孩,虽然脸上还带着小朋友的稚嫩,但郭信芳的眼中已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她说话的语气还是那么不冷不热。
“我们有几年没见了?”赵玖笑了,大马金刀坐在小女孩对面。
“加起来,十年了吧。”
与此同时,二楼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杨沂中的以权压人下迅速清空,也许第二天杨统制就会吃上好几记弹劾,甚至赵官家也可能收到好几道请斩劄子。
此刻只剩下他们几人。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他们几人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这下赵玖也终于可以放心坐下来,与郭信芳好好聊聊叙叙旧。
赵瑗噔噔噔跑上楼,一眼就看到了郭信芳。见到了一生挚爱的发妻,他心中激动又惊喜。
他的小手在微微颤抖,仿佛承载了前世普安郡王府里与她共度那无数甜蜜日夜的记忆。那些往昔的画面如同翻涌的波涛,一股脑地涌入他的脑海,让他几乎要脱口而出那个深藏在心底的称呼——“芳儿”。
莫非缘分天定?然而,在情感即将爆发的那一刻,赵瑗却硬生生地止住了脚步。他紧咬着下唇,仿佛在竭力压制着内心的澎湃。那双小手在衣角上不停地摩挲,仿佛在寻找着一种能够支撑自己前行的力量。他的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仿佛正站在一个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
而杨沂中默默打量着郭信芳,内心十分复杂。他暗自揣摩,这郭小娘子莫非与狸猫精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渊源?莫非她是官家在狸猫同族中的旧识?是失散多年的亲人?还是相识多年的朋友?
至于为什么不认为郭小娘子与狸猫精有男女之情,杨沂中看得分明,狸猫官家待郭小娘子的态度确是肉眼可见的亲厚,与同潘妃在一起时的打情骂俏截然不同,反而更像是对前世的三位公主那般,甚至掺杂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对长辈的尊敬。
杨沂中的目光又转向了赵瑗,那个他曾一度怀疑是小狸猫精的小太子。但那次偶然间听到的赵瑗与岳飞的对话,让他否决了自己先前的所有猜想。不论小太子是人还是狸猫,都无关紧要,对杨沂中而言,他只是赵玖养大的孩子。
不过,太子倒是洗清狸猫精的嫌疑了,如今却又来了一个疑似狸猫精的郭小娘子,甚至她还可能成为皇宋未来的太子妃与皇后,这一切也不知是好是坏。
在那次与赵玖与咖啡馆会面后不久,郭信芳便收到了召唤,重新作为战士回到了久违的战场上。
几年后的一次任务中,在西南边境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后,郭信芳再次睁开了眼睛,她发现自己变成一个小婴儿,面对的完全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仿佛穿越回了历史的某个角落,周围的一切,都陌生得让人心悸。
但郭信芳并不是很吃惊,因为在这个穿越小说、电影、电视剧、网剧层出不穷的时代,如果真的穿越了,那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她关心的是自己是穿到哪里了。
而在经历了数月的迷茫与探索后,郭信芳总算知道了她的身份。
南宋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明君,宋孝宗赵昚的原配妻子,成穆皇后郭氏。
在现代时郭信芳便常年混迹于各大论坛网站,只要有条件上网,她绝对会读各类小说读的不亦乐乎,而且读完之后还特别习惯性的去百度里查一下相关的历史资料。
但令她尤为困惑的是,明明自己是个资深宋黑,对宋代的历史完全没有兴趣,但自己却留下了很多记载关于两宋之交,其中大部分是南宋时期的历史事迹的手札,尤其是高孝光宁四朝的种种大事小事。
然而这一切,却是她失忆之前留下来的。
郭信芳清楚的记得,她在论坛里看过有关宋孝宗原配家族的记载,成穆皇后的祖父名郭直卿,父亲名郭瑊,母亲赵氏是宗室之女。如果说她父祖的名字和成穆皇后之父祖相同是巧合,那么生母同是为宗室女就不是巧合那么简单。
郭信芳想了想,她的母亲现在就只有她一个女儿,将来还会给她生两个弟弟,如果将来她没有胞妹的话,她就是历史上赵昚的原配皇后郭氏。
但好不容易知道自己将来命运的郭信芳,心里可没有半分为自己可能成为未来皇后的喜悦。哪怕在史同圈中,宋孝宗是个糊咖,而她作为宋孝宗的妻子也因此相对安全,大概率不会被不会被其他穿越者所纠缠。但这一切对她而言,却如同枷锁一般沉重。
要是按穿越女的常规套路来看,她可能会是宋孝宗的发妻,如果她好好把握机会,就像之前看的那些历史穿越小说里的穿越者女主一样,熬过三十岁那年的死劫,保住并且教养好自己的五个孩子,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协助宋孝宗铲除奸臣,帮助他给岳飞平反,支持他进行北伐,辅佐他治理内政,让宋孝宗只宠爱她一个。等宋孝宗老了之后,传位给她的儿子,然后两个人一起去走遍大宋的山山水水,看遍名山大川,一生一世一双人。
但郭信芳可不是什么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现代她死时已至不惑之年,半生戎马,她历经风霜,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落寞,那些兰因絮果现业谁深,对她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有人称她为“爱无能”,她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微微一笑,仿佛并不否认。
自她步入青春期开始,身边便围绕着那些试图以甜言蜜语博取她欢心的男生。身为家庭条件优渥的独生女,她也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期待。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培养下,她早已练就了一双洞察人心的慧眼,对于那些人的心思,她自然是一清二楚。想吃绝户,想把她当做跳板,门都没有。
然而,当她决定投身军旅,踏上那片属于强者的战场时,一切似乎都发生了改变。在那里,没有华丽的言辞,没有繁复的算计,只有实力与汗水的较量。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在这片星空中崭露头角,成为那颗璀璨的明星。那时她身边围绕着的追求者,不再是那些心怀叵测的男生,而是那些与她并肩作战、共同成长的战友,甚至还有后来她在特种部队里的那位后来牺牲了的生死搭档。他们的追求也不再是出于功利与算计,而是真正源于对她坚韧品质的钦佩与欣赏,纯粹而真挚。
然而,郭信芳并未接受他们。她并非没有尝试过与他们相处,也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她对情爱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抗拒。她害怕,那份深沉的情感会让她失去自我,会让她在战场上变得软弱。
因此,每当想到将来可能会成为她夫君的那个人时,郭信芳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她甚至觉得,在二十一世纪时被子弹贯穿的太阳穴到了宋朝又开始隐隐作痛。而且不只是头疼,而是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疼。毕竟对她而言,成为那“南渡诸帝之称首”的后妃,并非是一件令人向往的美事。
在现代,史学家对宋孝宗赵昚的评价是“恭俭好书,不通声色”,这个郭信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历史上宋孝宗的功绩的确不容置疑。南宋经济繁荣是不假,但更多的是承继北宋以来的南方经济家业。
而在宋高宗赵构绍兴和议后的十多年,南宋到了“贪残昏谬者常居六七”的地步。完颜构的私人医生王继先,都贪污到资财数千万的地步。到了赵老狗“禅位”之前,南宋的官场,已经是“政以贿成”的场面。他成功的把曾经同仇敌忾抗金的南宋,打造成了腐败成风的南宋。
到宋孝宗即位之时,南宋已腐朽不堪。当年的丞相秦桧虽被诛灭门户,但其党羽余毒仍在。权贵纵横,用尽手段剥削压榨。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外加金人窥伺南侵,朝野生灵涂炭。
宋孝宗决意扭转颓势,他上位后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方面,他加强了集权,积极整顿官员队伍,裁汰冗员,惩治腐败,重视农业生产,使百姓富裕,生活安定,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
可以说,宋孝宗赵昚被普遍认为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如果没有他的努力,南宋不可能再苟延残喘上一百来年才灭亡。
现在再来看一下赵昚的后宫,郭信芳好好回想了宋孝宗后妃们的结局,因她拥有过目不忘之能,所以她对二十一世纪的事情记得很清楚。
除了宋孝宗第三任皇后成肃皇后谢氏,其他后宫女子的命运都是不怎么样,无一不是历史中没有名姓的女人们,花落人亡两不知。
然而就连后来做到太皇太后的成肃谢皇后,也不过是看起来面上风光,晚年生活虽然有儿孙相伴,但都非亲生。自从丈夫宋孝宗去世后,再没有人陪伴她说话,心中十分寂寞。而在宋宁宗登基后的第七个年头,七十一岁的谢氏也溘然长逝,她的结局其实与那些寂寂无名的后宫女子并无太大差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宋孝宗赵昚本人自诩不好声色,他的后宫没有宠幸者闻名于外,先后只有郭、夏、谢三位皇后以及蔡贵妃、李贤妃、张贵妃、陈淑妃四位有品级的妃子,除此之外还有十七位没有品秩的后宫。
宋孝宗的第一位皇后,成穆郭皇后,是他还是普安郡王时的原配。众所周知,大宋皇帝的子嗣都非常单薄,宋孝宗一共也只有四子二女,郭氏一共生下了四子一女,包揽了所有男丁,风头也直逼当年的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郭氏的出身名门,她的曾祖父郭若节官至西京左藏库副使,祖父郭直卿任奉直大夫,她的父亲郭瑊官至昭庆军承宣使,母亲赵氏还是宋朝的宗室之女。
尤为显赫的是,她的六世祖是北宋的郭守文,也就是宋真宗继后章穆郭皇后的父亲。宋朝三位姓郭的皇后,有两位出自郭守文家族。从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得出,郭氏家族与皇家走得很亲近。
而郭氏的路途也一片平坦,就在绍兴十二(1142)正月,被宋高宗赵构聘为养子普安郡王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妃。就在这年正月,赵瑗刚刚被封为普安郡王,距离成为皇子又近了一步,正月十九迎娶郭氏为妃,封咸宁郡夫人,当时郭氏十七岁(虚岁),赵瑗十五岁(虚岁)。
根据史书记载,赵瑗性格质朴,不喜声色,喜好读书,当然,他做为皇子的备选人,自然要注意洁身自好,就算是像杨广那样装样子也得装啊!何况赵瑗并不是杨广的性格呢。
因此,普安郡王的府里也只有郭氏一人。如此一来,郭氏的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心,少了许多后宅争斗。
当然,郭氏自己也很争气,进入王府之后,就拼命为皇家生儿育女。婚后第三年,也就是绍兴十四年(1144)生长子赵愉(庄文太子赵愭),隔一年(1146)生次子魏惠宪王赵恺,再一年(1147)生三子宋光宗赵惇,之后又生下了女儿嘉国公主和第四子邵悼肃王赵恪。五个孩子相继降生,特别是四个男孩的出世,大大缓解了南宋王朝的危机,也为赵瑗竞争皇后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因为,宋高宗赵构无子,已经非常尴尬了,如果接下来的皇帝仍然无子,势必会引起非议,百姓将会怀疑,宋朝是不是真的气数已尽了。
宋孝宗本身生育能力并不强,所以,郭氏能一口气生出四子一女,功劳实在太大。虽然后来郭氏的幼子早早夭折了,但其他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却健健康康地长大了。母凭子贵,郭氏在普安郡王府中的地位牢牢不可撼动。
按理来说,郭氏应该过得非常幸福才是。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爱捉弄人,赵瑗和郭氏始终生活在阴影之中。因为赵瑗虽然是养子,却很难得到宋高宗无条件的信任,宋高宗本身也希望能有一个亲生的儿子,这么多年一直都在等待奇迹的诞生。
另外,高宗膝下另一位养子赵璩的存在,对赵瑗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就更喜欢赵璩一些,甚至多次劝说宋高宗立赵璩为太子。而赵璩的养母是吴皇后,虽然赵瑗处处比赵璩优秀,但在名分上始终落了赵璩一等。
因此,赵瑗和郭氏虽然身份高贵,地位尊崇,却总是提心吊胆,生怕稍不留心,所有的荣华富贵甚至身家性命都会如同镜花水月一般。
大概也就是这种重压,再加上连续生产对身体的打击,绍兴二十六年(1156)六月初二,嫁进普安郡王府十五年、才三十一岁的郭氏去世了,她的长子赵愭才十三岁,最小的女儿才七岁。
这当然是悲惨的命运,她的儿女还没有成年,而他的丈夫登基还在六年之后。所以,郭氏生活无忧,其实没有过多少舒心日子,更没有享受最尊贵女人的待遇。她只是在宋孝宗登基后,被追封为皇后。因此,郭皇后的生活和荣宠,并没有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