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绍宋之一世长安 > 第16章 一世长安(14)

第16章 一世长安(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么好。相反,她实在是一个悲剧人物。

郭氏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丈夫登上皇位,而且直到她去世四年后,赵瑗才被册立为了皇子,晋封为了建王,改名赵玮。

就在郭氏去世的当年,身为皇帝的赵构就假借吴皇后之名,将吴皇后倚重的两名宫女夏氏和翟氏(谢氏)赐予宋孝宗,她们分别被封为齐安郡夫人和咸安郡夫人,后来就都成了孝宗的两位继室皇后。而郭氏直到半年后才得到追封,当年八月十三追封淑国夫人,又在次年(1161)改封福国夫人。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建王赵玮被立为皇太子,更名赵昚,六月初四,福国夫人郭氏被追封皇太子妃。

同年六月十一,皇太子赵昚终于登上皇位,是为宋孝宗。八月二十六,郭氏被追封为皇后,九月二十三追上谥号“恭怀”,孝宗嫌弃不好,又在十月二十八改谥“安穆”。绍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驾崩后,十月二十九,宁宗把祖母郭皇后的谥号又改为“成穆”。只可惜,这些流于表面的名分对郭氏来说早已无足轻重了。

宋孝宗赵昚的第二任皇后,成肃皇后夏氏,袁州宜春人,为吉水县主簿夏令吉的孙女。史书里明确记载过夏氏出生的时候,众人看到有奇异的光芒穿过房间。她的父亲夏协感到非常奇怪,有相师认为此乃吉兆,预示着夏家这个姑娘将来必定不凡。等她长大之后,便以资貌入选后宫。

夏氏刚入宫时,为宪圣吴后阁中侍御,据说其人十分聪慧伶俐,吴皇后非常喜欢她。郭氏去世后,吴皇后将夏氏赐给赵昚,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二月二十日封齐安郡夫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昚即位后,夏氏于同年八月二十八日进贤妃。夏氏是当时宫里品阶地位最高的妃子,并因此得到了协助吴太后料理后宫事务的权力。

夏氏品德端淑,体恤宫人,并对太上皇赵构及吴太后十分孝顺。赵构及吴太后非常喜爱夏氏,经常在赵昚跟前称赞夏氏有母仪天下的风范。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二十五日,赵昚便遵照太上皇赵构的旨意,册立夏氏为皇后。

乾道二年(1166年),夏氏拜谒家庙,为表对她的宠爱,赵昚给其亲属等十一人授官。夏氏的弟弟夏执中被恩封为奉国军节度使,其人淡泊名利,最初时曾谢绝过赵昚赐予的官职。在赵昚和夏皇后多次相劝,方才谢恩领赏。

夏氏有一个弟弟夏执中,早年间在家乡娶了寒门女子为妻,多年来夫妻感情十分和睦。夏皇后一朝得势后,却非常嫌弃夏执中妻子的寒微出身,认为弟弟如今已经是朝廷要员,应该娶一个身份高贵的世家女子为妻,方能配得上弟弟的身份。

夏皇后此后多次逼迫夏执中休掉结发妻子,但均被他拒绝。夏皇后又找来数位重臣之家的女子想要赐婚给夏执中,夏执中全无兴趣,再次拒绝。夏皇后见弟弟不妥协,又将主意打到了他妻子的身上,威逼其主动与弟弟和离。

此事被夏执中知道,他十分气愤,找到夏皇后问道:“汉朝宋弘曾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姐姐你也是读过书的人,难道连这句话都没听过吗?”夏皇后被问得一句话都回答不出来,见弟弟和妻子感情如此深厚,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了逼他另娶的念头。

夏执中对妻子的忠诚和爱护,在当时被传为了一段佳话。而夏执中本人不为名利,当官时积极为百姓做实事,官声极好,因此被加封为“提举”万寿观(宋朝官名),宋宁宗年间又加太保之职。

有这样争气的弟弟,做姐姐的也舒心,但是夏皇后却没有活过年纪比她还大九岁的丈夫,乾道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就去世了,享年三十二岁,谥曰“安恭”。绍熙五年(1194年)十月二十九日,改谥“成恭”。

夏皇后死后十年,当初与她一起被赐给赵昚的谢氏被立为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成肃谢皇后。

谢皇后是宋孝宗赵昚的第三任皇后,丹阳人,她出身寒门,和夏氏的经历几乎相同,或许更加可怜。绍兴二年(1132年),谢氏出生在浙江绍兴,然而不幸的是,在幼年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万幸的是,谢氏那时被翟姓人家收养,随姓翟,而免于流离失所冻饿而死。

谢氏长大后被选入宫,与夏氏一样成为了吴皇后的侍女,赐予宋孝宗后被封为咸安郡夫人。宋孝宗即位后晋婉容,隆兴二年(1164年)二月十一日,晋封贵妃。乾道三年(1167年),成恭皇后夏氏去世。中宫虚位,翟贵妃代掌后宫。淳熙三年(1176年),孝宗奉太上皇命,立翟氏为皇后,恢复谢姓,其亲属十余人受到封赏。

这位谢皇后也是一位人物,她协助宋孝宗恢复岳飞名誉,严厉惩治已经死去的秦桧的家族,重用张浚和虞允文等主战派,力图整军备战,恢复中原,收复中原失地。虽然后来在各种势力的干扰下功败垂成,但宋孝宗在位二十多年间,南宋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政治有序,官员清廉,文化发展,创造了南宋历史上有名的大宋中兴,史称乾淳之治。这里面和谢皇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

由此,谢氏因辅佐宋孝宗也在青史上留下了美名,被称为铁腕皇后。清代光绪年《丹阳县志》盛赞谢皇后诗云:“中兴帝后岂寻常,映出蛟龙侣凤凰。女伴同行真不识,今来桥畔水犹香。”

据史料记载,在南宋的帝王中,宋孝宗是最节俭的。在宋孝宗执政期间国库里的银钱几乎不曾动用,时间一长,用来穿铜钱的麻绳竟然断了,而且在宋孝宗的后宫中,每日的开支也是有规定的。由于宋孝宗本人比较节俭,带动朝中文武百官以及后宫也很盛行节俭之风。

其实,在宋孝宗一朝,皇后谢氏的节俭才是最彻底的。谢氏出身寒门。也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养成了谢氏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当皇后以后也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她甚至自己洗衣服,一件衣服常常洗了又洗,穿了又穿。

绍熙元年(1190年)正月初一日,宋孝宗传位宋光宗,谢皇后被尊为太上皇后,尊号为寿成皇后。

谢皇后不仅生活节俭,在政治上也颇有魄力,可以说是杀伐决断、毫不犹豫。南宋历代帝王中,宋光宗是有名的惧内帝。宋光宗的妻子慈懿皇后李凤娘为人张扬跋扈,对待宋孝宗夫妇也很是不尊重,经常忤逆长辈。

据史料记载,李凤娘请求光宗立自己的儿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认为光宗才继位,不想那么早立太子。当然,孝宗也的确有他的考量,嘉王赵扩是光宗独子,出了名的不慧低能儿,没有堂弟赵抦(魏惠宪王赵恺之子)聪明,当初孝宗越过二儿子魏王赵恺立三儿子光宗,导致老二魏王早死,孝宗也蛮愧疚二儿子的,眼看着小孙子赵抦很聪明伶俐,就想让光宗立侄子赵抦,以安慰死去的魏王赵恺。因此,孝宗不愿意立嘉王赵扩。

而身为婆母的谢太后也批评儿媳妇要贤良淑德不要干预政事,李凤娘当时就发飙说:“我是六礼所聘的元妃,嘉王是我亲生的,凭什么不能立太子!”一句话讽刺公公婆婆,讽刺公爹孝宗不是高宗亲生子,嘲笑婆母谢太后不是孝宗原配发妻,把孝宗气得非要废了儿媳妇,谢太后同样怒不可遏。但太师史浩认为光宗才刚登基,若立即废后或会引起人们议论,不利于大局,坚决反对废后一事,而孝宗又已经退位为太上皇,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废后一事便因此不了了之。

这件事被李凤娘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宋光宗,谗言说恐怕光宗的帝位都会保不住,成功地让孝宗与光宗父子的关系变得紧张。此后,光宗对孝宗十分猜忌,渐渐发展到孝宗生病,光宗也不闻不问。

李凤娘唯恐光宗父子之间关系缓和,便想尽一切办法挑拨离间,让光宗与父亲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再无挽回的可能。后来孝宗思念儿子病重,光宗都不去看父亲,群臣哭求皇帝,光宗都不理。

孝宗至死都没有再见到儿子光宗,亲爹死了光宗也不出来办理丧事,装病不见大臣,把大臣气坏了,赵汝愚和韩侂胄就策划了绍熙内禅,以高宗吴皇后的名义让光宗退位为上皇,立嘉王赵扩为皇帝,是为宋宁宗,谢太后被尊为惠慈皇太后。

庆元六年(1200年)宁宗尊称谢太后为太皇太后。开禧三年(1207年)五月十六日谢氏崩于寿慈殿,谥曰“成肃”,附葬永阜陵。宋宁宗在成肃谢皇后去世后,恩赐其弟谢渊金两千两、钱十万缗、田十顷,后封和国公,足见宋宁宗对谢皇后敬爱有加。

除了先后相继的三个皇后外,孝宗还有四位有品级的妃子,即贵妃蔡氏、张氏,贤妃李氏,淑妃陈氏。

蔡贵妃是宜州观察使蔡荡之女,隆兴初入宫,乾道初封和义郡夫人,淳熙初进为婉容。淳熙十二年(1185年)冬,册为贵妃。两年后病故。

李贤妃入宫较晚,到淳熙三年(1176年)才册为通义郡夫人,四年后又进为婕妤。她是孝宗较为喜欢的一个妃子。其他妃子均无生育,只有她为孝宗生下一女,但出生仅五个月就不幸夭亡。李氏十分伤心,忧郁成病,一年后便去世。孝宗颇感痛惜,特追封为贤妃,并予厚葬。此事还一度引起一些朝臣的非议,认为孝宗“后宫宠幸多,宫中妄费”。孝宗不得不出面解释说:“朕老矣,安有是?近葬李妃用三万缗耳。”

张贵妃和陈淑妃都是在孝宗晚年入宫的。张氏先为同安郡夫人、婕妤、婉容,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被册为贵妃。陈氏初入宫时为新平郡夫人,孝宗退位后,才册立其为淑妃。

另外在孝宗后宫中,那些没有正式品秩的嫔妾总共也只有15人,其中乾道年间入宫的2人;淳熙年间入宫的5人;退位后入宫的8人。在统治前期,孝宗志高气盛,致力于恢复中兴,对后宫略不在意;到后期,尤其是退位后,由于意志消沉,情绪烦闷,后宫稍稍增多。

但即便如此,连同其即位前就已纳聘的在内,终孝宗一生,后宫嫔妃之类全部加起来也不过20几个人,同其它帝王后妃嫔妾成百上千的情况相比,确实称得上是淡泊声色。

由于不喜声色,孝宗的子女在古代帝王中也属于较少之列。尤其是在即位后,他勤于政务,无暇他顾,27年间竟无一子诞生。在孝宗先后共有的四子二女中,除次女为李贤妃于淳熙九年(1182年)所生,五个月即夭亡外,其余四子一女均为元配郭氏所生。

宋孝宗是风评不错的皇帝,后宫团队还如此,何况那些风流天子呢?后宫的美女多的恐怕皇帝本人都数不清,在那个不把女性当人看的时代里,如果不是和皇帝有点关系,还会有谁在史书里为她们记上一笔呢?在皇权至上的年代中,这些女孩子无路可逃,只能匍匐依附在男权制下。而令人感慨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些女性没有从那种维度里走出来,明明是独立自由的现代人,满脑子却是封建糟粕。

在郭信芳穿越前,网络上“嫡庶神教”可谓是大行其道。一直以来都有人执着于原配与继室谁大谁尊贵的问题,有些人的思维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执迷于一个身份,而忽略身份并不代表实际地位的事实,原配什么都是尊贵的,哪怕她是个泼妇毒妇,也该站在制高点上,继室就是低贱的,得给原配牌位行礼,哪怕继室贤良淑德,也得受儿媳的不尊重,因为那是元嫡儿媳妇的资格,谁让你是继嫡……

然而,这种荒谬的观念,在郭信芳的眼中却是如此的刺眼。拜托,带清都亡了,就是带清也没有绝对的原配至上论。毕竟在封建社会里,无所谓原配继室,还是要看男人的心偏向谁,做为皇帝,他心里偏谁谁就尊贵,无关身份地位,根本没必要扯什么原配尊贵,继室低贱。做为现代人还一口一个原配尊贵继室低贱的,不觉得很可笑吗?难道都是女德班里出来的?

就拿成穆郭皇后与成恭夏皇后娘家人的待遇对比,郭皇后的父亲郭瑊最初是右朝散郎(正七品)、充秘阁修撰(从六品),孝宗继位后提拔(1162.8)老丈人为鄂州观察使(正五品)、提举万寿观;次年(1163)三月又迁昭庆军承宣使(正四品),妻子宗室女赵氏封淑国夫人;隆兴二年(1164)二月,郭瑊薨,追封荣王。

隆兴二年(1164)正月二十一日,追赠郭皇后的曾祖父西京左藏库副使、赠开府仪同三司郭若节为太保,曾祖母德国夫人曹氏赠福国夫人;祖父奉直大夫、赠金紫光禄大夫郭直卿赠太子太傅,祖母永宁郡夫人夏氏赠和国夫人。

随即就在次月二月十七,孝宗追赠继室夏皇后的曾祖父儒林郎、吉州吉水县主簿夏令吉为太子少保,曾祖母宜春郡夫人张氏赠荣国夫人;祖父太子少傅夏谷赠少傅,祖母永嘉郡夫人孙氏赠惠国夫人;父亲太子少师夏协赠少师,母亲和义郡夫人赵氏赠淑国夫人。

当年的闰十一月二十五,孝宗再次提高夏皇后娘家待遇,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