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搜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搜屋 > 绍宋之一世长安 > 第19章 一世长安(17)

第19章 一世长安(1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抗金北伐之念未尝有半分顿挫。且此人治军严明,纪律天下第一;为人纯直,私德为帅臣之冠……朕常常引为同志!岳卿,事到如今,你的功劳、苦劳已不必再提,更重要的是你的德行、能力,也无人再能质疑,朕以为,卿也足以跃于诸帅之上,与韩李并列,如何?”

再一次听到官家这般赞誉,岳飞只觉恍如隔世。

忆及前世的自己,亦曾得官家如此深情厚谊,赵玖视他为同心同德共同志向的同志,如昭烈帝之于诸葛武侯,那份信任与期待,如同烈火烹油,炽热而纯粹。

可惜那时赵玖也饱经磨难与挫折,宗相已逝,自己亦早已因前世的风霜而心灰意冷,除了矢志不渝的北伐之志与守护至亲之责,再无他念。他对官家的疑虑之微妙,如同冬日寒冰,难以消融。

待到他终于解开心结,明了心之所向时,却惊觉杨沂中不知何时起已然捷足先登,他亦不愿做那插足他人感情的局外人,因此直到赵玖离世,他也再未介入到杨沂中与赵玖之间。

此刻,重获官家的认可与肯定,岳飞的心境复杂难言,既有失而复得的欣喜也有不甘现状的渴求。他不想只做赵玖的臣子,赵玖的同志,他还想要更多。然而,就在岳飞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一个阴霾般的眼神提醒了他。

岳飞无意间瞥见了赵玖身旁的杨沂中,那双眼睛正紧紧盯着自己,仿佛洞察了他所思所想的一切,又带着些许挑衅的意味。他心中一凛,随即恢复了镇定,以更加沉稳的目光回应了杨沂中。

虽然知晓眼前的杨统制,并非第一世那监斩他长子的杨十哥,若非他已明了自己的心意,也可与此人好好结交一番,只可惜……

他已打定了主意,要做那悖乱君臣伦理纲常的恶人。

杨沂中凝视着岳飞,眼神相对的时刻,视线重新转回了赵玖身上,目不斜视。

也唯有当事人知道,两人之间的目光交锋,如电光火石般,短暂而激烈。

“臣惭愧!焉能与韩李二位并列?”按捺下内心的激动,岳飞如是回答,谨慎谦逊。

在敲打了田师中一番,将京东军事正式托付给岳飞后,又如记忆中的那般,赵玖将那面写着“精忠报国”的大纛郑重赐予了岳飞,让他自宣德楼正门,浩浩荡荡的游街归家。

这既是认可,也是期许,自今日起,亦有宣德楼前走马的好男儿了。

不待岳飞多言,赵玖已挥手示意他准备启程。随后,赵玖又将杨沂中召至身旁,低声密语,神情严肃。

杨沂中领命而去,半个时辰后方才归来,神情也越发的难以捉摸。他未及喘息,便匆匆上前,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催促岳飞上马、摆出仪仗。

岳飞的坐骑被牵至近前,那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与杨沂中之间微妙的氛围,轻轻打了个响鼻。

期间岳飞倒是不动声色的问起杨沂中去了哪里,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回来,毕竟上一世可没有这一遭。

“岳节度,世间之事,有些无须细究,方能保得各方安宁。”

杨沂中只是漠然答道,但那双漆黑深邃的眼眸中,却不经意间泄露了他此刻的情绪——是一言难尽的复杂,也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忌恨。

——“正甫,速往郭直卿府上,告知郭小娘子,今日宣德楼外,有大惊喜等着她。”

此刻,郭信芳正悠然地坐于自家饮子铺那雕花木窗畔的二楼凭栏处,此地虽不紧邻巍峨的宣德楼,却恰好坐拥一方静谧,在这里还能将汴京的市井烟火尽收眼底。

垂髫女童轻捻起一块糕点送入口中,细细品味着那份甜而不腻的细腻,仿佛连空气都因此而多了几分雅致。

楼下,人流如织,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孩童们追逐嬉戏,老人的悠闲踱步,还有那些匆匆而过的旅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共同编织着京城的日常篇章。

郭信芳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心中却不经意间掠过一抹异样的思绪——仅凭射击角度,她所在的位置倒是一处绝佳的狙击阵地。如果有人从宣德楼正门出来,此间隐蔽与射程,皆无可挑剔。

然而,这念头不过电光火石,转瞬即被周遭那温馨而真实的生活气息温柔地化解。她轻轻摇头,将这些不合时宜的思绪驱散,重新沉浸于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安详之中。

就在这时,被郭信芳认为从饮子铺二楼而言是绝佳狙击目标的宣德楼正门有了动静,她随即起身,决定前往一探究竟。只见街道上,无论男女老少,皆不约而同地向该处汇聚,人群熙熙攘攘,喧嚣声此起彼伏。

郭信芳站在高处远眺,视野所及是一人身着锦衣,骑马自宣德楼正门而出,在其左右百余身着甲胄的御前班直,其左右两侧,紧随百余名身披甲胄的御前班直,仪仗盛大,声势显赫,唱名御街。

宣德楼门前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群欢呼如潮。郭信芳的目光穿过人群,那人身后立着一面大纛,自上而下是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气势磅礴。

郭信芳凝视良久,心潮澎湃——

精忠报国!

这四个字,字字千钧,承载着无尽的忠诚与牺牲,它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民族脊梁的铮铮誓言。她深知这背后的分量,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位在历史星河中璀璨夺目的英雄身影。

没有哪位有良知有血性有脊梁骨的爱国者会不知道不崇拜岳飞,前世她曾无数次在岳王庙前驻足,凝视那尊庄严的神像;也曾在荧幕上见证那些人演绎这位英雄南征北战、久经沙场的英勇;更在史书的字里行间,感受他的悲壮与伟大。

但如今,这一切都变得如此真实,如此触手可及,因为他就在眼前,一个平凡却又非凡的存在。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上不乏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的英雄。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朽的丰碑,让后人仰望,让世人铭记。

郭信芳心中涌动着对英雄的敬仰,她知道岳飞的故事,知道他那不屈不挠的抗金精神,以及那句流传千古的“还我河山”。她站在人群中,仿佛能感受到岳飞当年的豪情壮志,那股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他的鲜血,已化作民族血脉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世代相传,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奋勇向前,无惧风雨。

不过这一次,再不会有风波亭与天日昭昭的千古奇冤了。

此刻,一句歌词悄然浮上心头:“何惜百死报家国。”

是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是对岳飞的赞誉,更是对所有忠诚于国家、民族之人的期许;亦已深入到古往今来那些立誓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骨髓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亲眼见证岳飞以如此荣光加身,走马游街,郭信芳的心绪复杂难言,既有对英雄的无限崇拜与敬重,又有对自己往昔军旅生涯的深深怀念。

记忆的闸门悄然开启,那些尘封已久的画面,如同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并肩作战的战友笑颜,以及为了大义而不得不做出的沉重抉择,一一在心头涌现。这些记忆,虽曾被她刻意深埋,却在这一刻,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郭信芳的眼角沁出了一朵透明的花。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经沧桑巨变,世事无常。无人能完全定义历史,但总有一些伟大的精神,穿越时空的界限,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她站起身,郑重地向岳飞的方向敬了一个军礼。

虽然很突兀,虽然也有些不合时宜,但,遥寄敬仰与钦佩。

就在这时,岳飞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目光不经意间扫向了饮子铺二楼的栏杆,然而那里除了微风轻拂的帘幕和偶尔掠过的飞鸟,并无其他异样,岳飞的目光最终也只能带着一丝疑惑,重归宁静。

差一点就被抓包了,郭信芳噔噔噔地沿着木质楼梯跑下楼来。她暗自庆幸,幸好自己反应迅速,否则在这样的场合下,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家中的马车已在门口等候,郭信芳三步并作两步的跳上马车,催促车夫立刻启程。

车轮渐行渐远,郭信芳也未曾留意到,不远处,赵瑗的目光正穿越喧嚣与距离,复杂而深邃地锁定在她离去的背影上。

那其中,既有未曾言说的期盼,也有瞬间失落的黯然,更有诸多难以名状的情绪交织缠绕,化作一声轻叹,消散于空气之中。

到底还是来晚了一步。

“殿下?”岳云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关切与疑惑,打断了赵瑗的思绪。他转头看向岳云,嘴角勉强扯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试图掩饰内心的波澜。

“无事的,应祥哥,”赵瑗轻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与无奈,“我们快些进去吧,挑选些上好的糕点,岳节度定然欢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